<
    魏青龙二年(公元234年)九月

    魏东亭侯刘晔,于家中病逝。

    次日,曹叡再次召开朝会,继续商议兵力分配之事。

    朝中大臣依旧争执不下,曹叡端坐上方,倾听着朝臣们的争论,沉默许久,缓缓言道。

    “若我大魏此刻与蜀国议和,分兵抵御吴国以及匈奴与鲜卑之军,诸位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大将军曹真率先反对:“陛下,臣反对。我大魏雄师百万,还用得着与那蜀寇合作?况且那蜀寇狡诈无比,万一表面答应议和,背后捅刀,令我大魏腹背受敌,岂不是得不偿失?”

    一些朝臣也附和道:“大将军说的有理,陛下三思啊。”

    曹叡其实心中与曹真的想法,大差不差,这应该是做为曹氏子孙应有的骄傲。

    然而曹叡不仅是曹氏子孙,还是这大魏的君主,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去做事。要纵观全局,做出对大魏最有利的决策。

    曹叡看着坐在下方的陈群问道:“司空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陈群年事已高,平时都是不参加朝会的。而如今大魏正处于危急存亡之时,他纵使年迈也要出一份力。

    曹叡鉴于其年事已高且身体衰弱,特恩准其于殿下就坐。

    陈群缓缓的从座位上站起,抬手作揖:“回陛下,臣认为此法或许可行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天下之势,并非意气之争。若不联盟,大魏虽强,然多方受敌,损耗巨大。”

    “且那蜀国内政有诸葛亮,带兵有魏延、马谡、姜维等人,蜀军战力不容小觑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可以将对蜀的战力,分去抵御匈奴与鲜卑,等能快速将其从我大魏驱逐出去,平息战事,还边境百姓安宁。”

    曹叡心中其实知晓其中道理,但他仍难以放下大魏的威严。

    正在犹豫间,田豫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大丈夫能屈能伸,暂与蜀国结盟只是权宜之计,待解决外敌之后,再作打算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“微臣恳请陛下赐予臣五万兵马,以抵御鲜卑之军,定当在一月之内,将其驱逐出我大魏疆土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南安城

    “幼常,丞相的军令迟迟未到。我们是不是应该继续按照原定计划,北上与伯约、士载汇合?”

    自从拿下南安城后,岳飞与王平已在此地驻兵十日有余。

    岳飞修书致诸葛亮,详述魏国边疆事宜。

    希望能够暂缓断陇之举,待边陲稳固之后,再作筹谋。

    岳飞并未对王平的话做出直接回应:“算起来伯约和士载应当已经到了安定郡附近,为何还未传信过来?”

    王平也被问的有些疑惑:“确实。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?”

    “但是按理讲,现在魏国北部的兵马应该全都调到边境去抵御外敌了。理应已无兵力能够阻碍他们了。”

    当初收到传讯说姜维与邓艾受到了一小波人马的突袭,岳飞就有些疑惑。

    如今又迟迟未有任何消息传来,派去打探的斥候也迟迟未归。

    前几日,岳飞派了沙元小队前去打探,不知道会不会带情报回来。

    “子均兄,我们再等两日,不仅等丞相的回复也等等伯约与士载的消息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次日,岳飞收到了诸葛亮的传信。

    信上言明如今魏国局势。陛下悯其边境百姓,若此时向其边境郡县发起进攻,恐有违道义。

    令岳飞和王平先行按兵不动,密切关注魏军动向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又过了两日,

    派去探查姜维与邓艾大军情况的沙元小队的李铁回来了。

    身上倒是未见伤痕,但是神情确是并不明朗。

    “马将军,队长让我先行回来报信。姜将军与邓将军的部队遇到了一些麻烦。”

    李铁抱拳说道。

    王平:“快说他们到底出了何事?”

    李铁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恐惧:“他们遭遇了一队神秘的军队。那些人……甚是凶残……”

    岳飞眉头微皱:“凶残?”

    李铁回想了一下,干呕了两声,强压下心头的不适,沉声道:“那些人,不,不能称之为‘人’,他们竟然以人肉为食,视人生命如草芥,其行径比禽兽更为可怖......”